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

被引:163
作者
张亚珍 [1 ]
张宝辉 [1 ,2 ]
韩云霞 [3 ]
机构
[1] 江西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2]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智慧教室; 内容分析;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14.01.005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智慧教室的设计与应用已成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之一,也是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教育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在智慧教室的设计中,如何将技术有效地整合于教学环境和活动中,促进和支持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一直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方法,结合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国内外与"智慧教室"有关的文章发文时间、载文量、研究主题及其下位变量等进行分析,得出国内外智慧教室在理论、设计、应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存在的异同。笔者从利用脑科学和学习科学研究结果、学习分析、与学科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智慧教室研究的建议,为我国智慧教室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我国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规范初探.[D].普旭.华中师范大学.2013, S2
[2]   面向体验学习的未来课堂设计——基于改进的PST框架 [J].
许亚锋 ;
张际平 .
中国电化教育, 2013, (04) :13-19
[3]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 [J].
祝智庭 ;
贺斌 .
电化教育研究, 2012, 33 (12) :5-13
[4]   未来课堂研究的转变:社会性回归和人的回归 [J].
叶新东 ;
陈卫东 ;
许亚锋 .
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0 (03) :17-22
[5]   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 [J].
黄荣怀 ;
胡永斌 ;
杨俊锋 ;
肖广德 .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02) :22-27
[6]   智能教室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模式研究 [J].
胡卫星 ;
田建林 .
中国电化教育, 2011, (09) :127-132
[7]   未来课堂——高互动学习空间 [J].
陈卫东 ;
叶新东 ;
秦嘉悦 ;
张际平 .
中国电化教育, 2011, (08) :6-13
[9]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陈卫东.华东师范大学.20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