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歧视、区际边界效应与经济增长

被引:7
|
作者
赵永亮
刘德学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边界效应; 价格差; 市场歧视;
D O I
10.16538/j.cnki.jfe.2009.02.011
中图分类号
F061.2 [增长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跨区域商品价格差被认为是研究国内区际贸易的有效替代指标,文章首先以我国12个样本城市六大类商品价格为考察对象,经回归分析认为:除了距离等控制因素外,"樊纲指数"和"政府支出占GDP的比率"较好地解释了我国六大类商品价格偏差的边界效应,说明市场化进程落后的地区更可能筑起商品贸易的政策壁垒,而具有"父爱"意识的政府在高财政支出比率情形下更有能力实施保护战略,从而验证了文章的边界效应假说。实证分析还获取了两个层次的边界效应(包括品类边界效应和省份边界效应),并作为市场一体化指标被纳入文章的经济增长方程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地方保护壁垒造成的省份市场分割,影响到保护战略实施省份的自身经济绩效。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中国国内地方保护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李善同
    侯永志
    刘云中
    陈波
    [J]. 经济研究, 2004, (11) : 78 - 84+95
  • [2]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林毅夫
    刘培林
    [J]. 经济研究, 2003, (03) : 19 - 25+89
  • [3] Deviations from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causes and welfare costs[J] . Charles Engel,John H. Roger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2001 (1)
  • [4] Accounting for U.S. Real Exchange Rate Changes[J] . Charles Enge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99 (3)
  • [5] How wide is the border?
    Engel, C
    Rogers, JH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6, 86 (05): : 1112 -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