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数据保护中“通过设计保护隐私”的基本原理与制度建构

被引:13
作者
张涛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通过设计保护隐私; 个人数据; 价值敏感设计; 信息隐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2.1 [行政法]; TP309 [安全保密];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81201 ; 0839 ; 1402 ;
摘要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运用,向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公平信息实践原则"为基础的"隐私自我控制"模式难以继续奏效,法律框架亟待重塑。"通过设计保护隐私"是"价值敏感设计"的理论延伸和具体化,它强调将隐私保护措施贯穿于技术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早期设计到部署、使用和最终处理。"通过设计保护隐私"包括七项基本原则,是新一代个人数据保护的重要原则,可以有效应对公平信息实践原则的不足,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法制化。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隐私,规范数据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信息社会中的信任度,我国有必要对"通过设计保护隐私"进行本土构造,建构"通过设计保护隐私"的法律框架,完善"通过设计保护隐私"的实践指南,健全"通过设计保护隐私"的监管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解读民法典“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J].
王春晖 ;
程乐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 (03) :1-14
[3]   个人信息保护中的企业隐私政策及政府规制 [J].
高秦伟 .
法商研究, 2019, 36 (02) :16-27
[5]   技术人工物价值模糊的责任伦理之维 [J].
王娜 ;
文成伟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 35 (02) :36-41
[8]   个人信息保护:从个人控制到社会控制 [J].
高富平 .
法学研究, 2018, 40 (03) :84-101
[9]   探索激励相容的个人数据治理之道——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方向 [J].
周汉华 .
法学研究, 2018, 40 (02) :3-23
[10]   风险社会中的行政约谈制度:因应、反思与完善 [J].
王虎 .
法商研究, 2018, 35 (01)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