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及其法治意义

被引:2
作者
任瑞兴
机构
[1] 河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权历史叙事; 主权国家; 全球道德; 乌托邦; 法治意义;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23.04.002
中图分类号
D815.7 [人权问题]; D998.2 [人权的国际保护];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认为人权渊源于西方悠久的以斯多葛学派和基督教为代表的普世主义,以及启蒙运动以降所形成的权利思想史,其展现了人权的历史悠久性、内容的层次性和进步性。而以塞缪尔·莫恩为代表的学者反驳了这种人权历史叙事方式,提出了非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认为作为全球道德诉求与乌托邦愿景的人权实际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呈现了全球层面人权起源之晚近性、成因复杂性和乌托邦属性。这两种人权的历史叙事方式有一定暗合之处。尽管非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有一定局限性,但其具有重要的法治意义:呈现了法治的普遍性认同之内在价值逻辑,为思考全球法治难题提供了价值论意义上的理论视角,为重思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不过,这种法治意义受限于非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在人权的道德性与政治性之间的逻辑张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诉权的权利属性塑造及其限度 [J].
任瑞兴 .
当代法学, 2020, 34 (02) :131-139
[2]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J].
B.克罗齐 ;
田时纲 .
世界哲学, 2002, (06) :6-22
[3]  
The Last Utopia: Human Rights in History by Samuel Moyn.[J].Ross Poole.Constellations.2012, 2
[4]  
Substance; Scale; and Salience: The Recent Historiography of Human Rights.[J].Samuel Moyn.Annual Review of Law and Social Science.2012, 1
[5]   Reflections on 'The Last Utopia': A Conversation with Samuel Moyn [J].
Moyn, Samuel .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PRACTICE, 2011, 3 (02) :129-138
[6]  
权利革命.[M].叶礼庭.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
[7]  
发明人类.[M].西佩·斯图尔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8]  
人权法的司法适用.[M].尼哈尔·贾亚维克拉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9]  
权利、正义与责任.[M].徐向东.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978-7-308-21595-4
[10]  
作为社会建构的人权.[M].本杰明·格雷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