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贫困分解及组群研究

被引:1
作者
刘轶芳 [1 ]
罗文博 [2 ]
刘新波 [3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农村贫困; 组群划分; SST指数; FGT指数; Shapley值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近20年快速的经济增长对我国减贫作用显著,但由于农村与城镇在居民收入、分配政策上的差异,农村贫困改善的速度低于城镇,更加突出其在我国减贫工作中的重要性.本文并非拘泥于现有地域特征划分依据,而是利用SST贫困综合测度指标的分解维度,创新性地提出按照贫困特征指标进行组别的划分,从而使我国农村贫困组群划分更科学合理.继而,本文采用CHNS数据库中我国农村9省的调研数据,对其进行组群分类研究;并通过FGT指数及其差异分解结果验证了分组结论的有效性.最后,结合分组及指数分解结果总结归纳出我国农村贫困的组群特征及差异原因,为针对不同组群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减贫措施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499 / 150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英国反贫困的地域政策及对中国的规划启示 [J].
袁媛 ;
伍彬 .
国际城市规划, 2012, (05) :96-101
[3]   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对中国区域政策效果的作用:基于中国八区域CGE模型 [J].
李娜 ;
石敏俊 ;
王飞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29 (10) :35-44
[4]   我国贫困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J].
李雨停 ;
丁四保 ;
王荣成 .
经济问题探索, 2009, (07) :132-139
[5]  
Pro-poor Growth: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with Country Case Studies[with Comments][J] . Nanak Kakwani,Hyun H. Son,Sarfraz K. Qureshi,G. M. Arif. The Pakistan Development Review . 2003 (4)
[6]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Poverty Intensity: Index Decomposition and Bootstrap Inference[J] .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 2000 (1)
[7]  
The OECD list of social indicators .2 OECD. Paris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