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类主义技术观及其形而上学基础——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角

被引:9
作者
王志伟
机构
[1]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后人类主义; 奇点; 技术观; 资本;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19.08.006
中图分类号
B081.1 [形而上学];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010108 ;
摘要
后人类主义思潮本质上作为当代高技术资本在人类生命相关领域扩张的思想开路先锋,对前沿科技将开创的人类未来可能性给出了极具洞察力的把握和预见,但同时也由于其缺乏对现代技术-资本框架的本质和人的历史性本质更为深刻的追问以及由此形成的自觉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而暴露其形而上学基础的薄弱。他们一般都持有技术自主论思想,同时又信奉技术工具论而无视其间的矛盾,并且无反思地立足于现代主体论形而上学的抽象理性与道德,对通向后人类的复杂社会博弈进程给出过于天真的理解,对需要紧迫予以揭示和澄清的一些重大哲学问题构成遮蔽与耽搁。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大同世界.[M].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  
人与机器共同进化.[M].李婷; 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  
灵魂机器的时代.[M].(美) 库兹韦尔;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  
尼采.[M].[德]马丁·海德格尔 著.商务印书馆.2002,
[5]  
高科技·高思维.[M].(美)约翰·奈斯比特(JohnNaisbitt)等著;尹萍译;.新华出版社.2000,
[6]  
马克思的幽灵.[M].(法)雅克·德里达著;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  
权力意志.[M].(德)尼采(Nietzsche;Friedrichwilhelm.)著;张念东;凌素心译;.商务印书馆.1991,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