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8 条
认真对待法定数字货币的知识基础——数字人民币的三个争议问题及其澄清
被引:8
作者:
王沛然
[1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法学院
[2] 复旦大学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
法定数字货币;
法定货币;
货币层级;
法律属性;
法偿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822 [中国货币];
D922.285 [货币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30103 ;
摘要:
数字人民币处于技术、金融与法律的交汇点,各维度要素在交叉转译时容易发生错乱,相关理论争议亟待澄清。概念共识是前提,应以记账符号和支付工具的双重法定性为界定标准,统一“法定货币”术语口径,并厘清法偿性的域内外规范内涵。作为法定货币的数字人民币定位于货币层级体系顶端,是其他形式货币的价值锚定标准和最初信用来源,由此决定资产负债表构造及法律上的保管与支付服务关系,使其暂不存在计息空间。法律属性方面,根据特殊对象型货币的本体设计特征,应经由拟制技术将数字人民币视为特殊动产,并以边际成本作为法偿性“不得拒收”的主要执法参照。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8+178
+178-179
页数:17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