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人情味”与“公德心”的冲突及其消解论析

被引:2
作者
程立涛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人情味”; “公德心”; 公共生活; 理性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052 [道德与社会];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在中国,"人情味"源自传统乡土社会,而"公德心"是现代公共生活发展的迫切诉求,二者之间的某种对峙与冲突,反映了传统文明的部分因素不适应现代公共理性进步所导致的纠结与困惑。若任由二者的冲突不断升级,不仅会威胁到社会公平正义的顺利实现,而且会成为现代文明进步的巨大障碍。严格划定二者适用的合理边界,尤其是防范不良"人情味"对公共利益的侵蚀,引导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使"人情味"自觉服从"公德心"的需要,乃是现代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世界主义.[M].阿皮亚.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2]  
中国人:观念与行为.[M].文崇一;萧新煌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  
实践中的道德.[M].(美) 斯特巴 (Sterb;J.)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道德判断的实践.[M].(美)芭芭拉·赫尔曼著;陈虎平译;.东方出版社.2006,
[5]  
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M].陈弱水著;.新星出版社.2006,
[6]  
人心与人生.[M].梁漱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  
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M].韦政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  
伦理思想的突破.[M].韦政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  
达尔文:爱的理论.[M].(美)大卫·洛耶(DavidLoye)著;单继刚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0]  
晚学盲言.[M].钱穆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