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科学中的碳循环研究进展与趋向

被引:60
作者
曲建升
孙成权
张志强
高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甘肃 兰州 ,甘肃 兰州 ,甘肃 兰州 ,甘肃 兰州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碳循环; 碳库; 碳源; 碳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全球碳循环研究是全球变化科学中的研究重点之一,在过去的研究中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碳源和汇的定量研究还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综述了近年来全球碳库储量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岩石圈、陆地生态系统、海洋、大气以及人类社会等碳库的储量、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机制,针对与全球升温事件密切相关的人为碳排放问题专门作了论述,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未知汇"问题的新的研究方向作了阐述。碳循环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际科学组织与各国政府对碳循环研究的关注与投入正逐步增加,但其关注的内容并不一致。分别以地球系统科学联盟的全球碳计划和美国的北美碳计划为例,介绍了国际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与趋势。最后提出了今后全球碳循环研究需要关注的一些领域:陆地碳循环机理与源汇定量研究;海洋大尺度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人类社会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80 / 98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地下水开采——重要的CO2排放源 [J].
贾国东 ;
段光杰 ;
钟佐燊 .
地球科学, 2002, (02) :153-156
[2]   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曹明奎 ;
李克让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4) :446-452
[3]   新生代构造抬升对地表化学风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J].
秦建华 ;
潘桂棠 ;
杜谷 .
地学前缘, 2000, (02) :517-525
[4]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原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J].
杨平有 .
河南气象, 2000, (02) :19-19
[5]   带生物泵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 [J].
邢如楠 .
大气科学, 2000, (03) :333-340
[6]   海洋对人为CO2吸收的三维模式研究 [J].
金心 ;
石广玉 .
气象学报, 2000, (01) :40-48
[7]   “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研究进展 [J].
袁道先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5) :425-432
[8]   减缓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吸收汇研究进展 [J].
郭李萍,林而达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4) :71-77
[9]   吉林省吊水壶岩溶区碳循环研究 [J].
刘明柱 ;
张永祥 ;
陈鸿汉 .
中国岩溶, 1999, (02) :29-34
[10]   全球变化研究十年新进展 [J].
张志强 ;
孙成权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05) :46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