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关系的认识论重建与国际法发展

被引:25
作者
蔡从燕
机构
[1] 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际法认识论; 公私关系; 和平发展;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5.01.013
中图分类号
D99 [国际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认识论根本上决定了国际法实践和人们对于国际法实践的理解。国际法传统上被认为是作为公法人的主权国家创设并适用的处理彼此间关系的法律体系,它体现了公—公关系认识论的思维模式。20世纪中期,尤其90年代以来,私人参与或影响国际关系的能力获得实质性提高,国际法的公—私关系认识论得以形成,据此国际法发展应当被理解为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内的国际公法人与私人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以及多主体间的互动过程。虽然公私关系认识论并不能完全取代公—公关系认识论,但在国际社会日益重视"人"的时代背景下,二者的结构性关系将朝着强化前者的方向发展,并且前者更具有基础性。由于中国和平发展进程的特殊性,比如国际关系日益迈向法治化、私人空前地参与或影响国际关系、特殊的公私关系传统与当代转型,积极接受并准确理解公—私关系认识论对于中国在实现和平发展的历史性进程中发挥国际法的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作用,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20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OECD国际税收仲裁机制评析 [J].
廖益新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5) :66-74
[2]   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行动的法律依据与意义 [J].
郭殊 .
今日中国论坛, 2009, (01) :32-34
[3]   现代国际法的人本化发展趋势 [J].
曾令良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1) :89-103+207
[4]   跨国公司无国籍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政策含义 [J].
邱巍 ;
巫宁耕 .
经济科学, 2001, (02) :105-111
[5]  
公私伙伴关系治理[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张万宽, 2011
[6]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组织[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鸣等撰稿, 2005
[7]  
公共健康危机与WTO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冯洁菡著, 2005
[8]  
国际投资法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曾华群主编, 1999
[9]  
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阎学通著, 1996
[10]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 商务印书馆[德]康德,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