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问责非均衡性问题的表现形式、成因剖析与治理路径

被引:8
作者
吕永祥
机构
[1]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党内问责; 非均衡性; 问责要素;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20.01.004
中图分类号
D262.6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党内问责的非均衡性问题体现在问责主体缺位与越位并存、问责范围过宽与过窄并存、问责情形泛化与窄化并存、问责程序简单化与复杂化并存和问责结果畸轻与畸重并存五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系统解决党内问责的非均衡性问题,亟需以分类施教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问责主体各守其位,以依法认定与精准认定问责对象实现问责范围大小适中,以问责制的目的价值回归与赤字消除实现问责情形宽窄适度,以健全简易问责和常规问责的程序条款实现问责程序简繁有序,以遵守错责相当和依规依纪原则实现问责结果轻重有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机制运行中的困境、成因与优化路径.[D].吕永祥.吉林大学.2016, 09
[3]   用好问责这把利器——江西省宜春市关于党内问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J].
王玮 .
中国纪检监察, 2018, (16) :54-55
[4]   当前党内问责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基于问责要素的系统分析 [J].
吕永祥 ;
王立峰 .
社会主义研究, 2017, (05) :105-111
[7]   公共危机管理问责制中的归责原则 [J].
林鸿潮 .
中国法学, 2014, (04) :267-285
[8]   非竞选政治中的决策问责:意义、困境与对策 [J].
陈国权 ;
谷志军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 (02) :109-116+239
[9]   当代中国问责制度建设及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J].
张贤明 .
政治学研究, 2012, (01) :11-27
[10]   Two Concepts of Accountability: Accountability as a Virtue and as a Mechanism [J].
Bovens, Mark .
WEST EUROPEAN POLITICS, 2010, 33 (05) :946-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