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法治思维路径的风险及其矫正

被引:55
作者
陈金钊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治; 形式法治; 实质法治; 法律方法; 法律解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关于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区分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提升问题,表面上深化了对法治的研究,但实际上加重了法治论者的内心纠结,使人们对法治的前途更加茫然。很多法律人对实质法治和形式法治存在误解、误用,带着对形式主义的愤恨理解形式法治,既没有看透形式法治的积极意义,也没有看清实质法治的危险所在,就匆忙提出向实质法治的提升,这是不负责任的。社会转型期的法治建设,需要认真研究法治所要的法律思维,确定维护法治的司法政策,找准实现法治的法律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89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当前中国面临的最严重危险是权贵资本主义 [J].
吴敬琏 .
领导文萃, 2012, (07) :23-26
[2]   欲拒还迎:政治与法律关系的社会系统论分析 [J].
伍德志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 30 (02) :3-14
[3]   论实质法治主义背景下的司法审查 [J].
江必新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1, 29 (06) :46-55
[4]   “法治之德”的价值分析 [J].
陈凤芝 .
广西社会科学, 2010, (02) :80-83
[5]   论真正的公民不服从者——理性与勇气的完美结合 [J].
强梅梅 .
政治与法律, 2010, (01) :45-51
[6]   东欧转型时期的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难题 [J].
王卫明 .
求索, 2009, (01) :137-139
[7]   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对我国民族和谐的法律基础的考量 [J].
喻义东 .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7, (02) :5-11
[8]   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德国“法治国家”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J].
邵建东 .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4, (02) :162-168
[10]   实质法治、形式法治与中国的选择 [J].
侯健 .
湖南社会科学, 2004, (02) :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