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人工”意蕴

被引:10
作者
王亚明
赵建军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
关键词
人工性; 以人为目的; 模拟; 智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02 [];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作为技术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人工”一词提供了我们考察人工智能的两个维度:价值维度与技术维度。价值维度上,人工智能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求的目的性设计,具有工具性;技术维度上,人工智能是以模拟为主要方法探索人的智能的技术实践,具有模仿性。作为模拟人的智能的技术人工物,“类而不同”是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更本质的区别与联系。“人工“框架下的人工智能属于有别于自然智能的人工系统,其制造结果以技术形式构成了人类智能的一部分,其研究方法或可帮助我们理解智能的本质。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人工智能.[M].刘凤岐;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图灵测试的明与暗 [J].
于剑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0, 57 (05) :906-911
[3]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原初问题 [J].
江怡 .
社会科学战线, 2020, (01) :207-213+282
[4]   人工智能研究路径的四重哲学维度 [J].
王治东 .
南京社会科学, 2019, (09) :39-47
[5]   AI新算法模型CapsNet在方法论上的革新 [J].
董玲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 35 (01) :101-105
[6]   人与技术关系的演变 [J].
林德宏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 (06) :34-36
[7]   From Alan Turing to modern AI: practical solutions and an implicit epistemic stance [J].
Luger G.F. ;
Chakrabarti C. .
AI and Society, 2017, 32 (03) :321-338
[8]   A fast learning algorithm for deep belief nets [J].
Hinton, Geoffrey E. ;
Osindero, Simon ;
Teh, Yee-Whye .
NEURAL COMPUTATION, 2006, 18 (07) :1527-1554
[9]   A proposal for the Dartmouth 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ugust 31, 1955 [J].
McCarthy, John ;
Minsky, Marvin L. ;
Shannon, Claude E. .
AI MAGAZINE, 2006, 27 (04) :12-14
[10]   Tools for the body (schema) [J].
Maravita, A ;
Iriki, A .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04, 8 (02) :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