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赖斯对科学学理论的贡献——纪念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逝世30周年

被引:27
|
作者
刘则渊
陈悦
朱晓宇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暨WISE实验室
关键词
普赖斯; 科学学理论; 关于研究的研究; 科学计量学; 科学政策;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3.12.001
中图分类号
G30 [科学研究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著名科学学家、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1922-1983)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周年了,但他的学术影响持久而广泛。普赖斯以科学计量学的开创性贡献而著称,而其成就却根源于厚实的科学史基础和科学学理论底蕴。从其整个学术生涯和发掘出来的鲜为人知的科学学主题论文看,普赖斯继承和发展了贝尔纳的科学学理念与范式,深化和拓展了科学学理论与方法,其贡献主要是:阐释了科学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基于此提出和论述了科学学的外延式多学科定义,科学学作为二阶主题的学科性质,以及由定量分析、理论模式、政策与管理研究三部分所组成的科学学结构;强调科学学的数据基础与定量研究,在科学学的范式下把科学计量学由科学的历史统计转向主流的引文分析,又从科学的网络分析推断科学图谱的革命新阶段,反过来又将定量揭示的科学发展指数规律和分布规律,归为"研究的研究"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加上一国科学产出占世界的份额与其GDP份额成比例的规律,总称为普赖斯三定律,从而丰富了科学学的理论空间;从科学学理论的视角阐明科学政策应当建立在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科学的本质及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和关系作为科学政策的基本依据。普赖斯生前不仅依据科学发展的倍增期缩短的趋势,预见到中国科学发展将会更快,而且非常关注中国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发展,给予热忱帮助,寄予莫大期待。令人欣慰的是,在他辞世后的30年间中国科学迅速崛起,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亦成为世界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活动中心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761 / 177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从普赖斯到鲁索:影响中国科学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国际交往纪事[J]. 蒋国华.评价与管理. 2008(03)
  • [2] 从普赖斯到鲁索:影响中国科学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国际交往纪事[J]. 蒋国华.评价与管理. 2008 (03)
  • [3] 科学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基于科学计量学的中外科学学进展研究报告
    刘则渊
    [J]. 科学学研究, 2006, (01) : 1 - 11
  • [4] 巴比伦以来的科学[M].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美)D.普赖斯(DerekJohndeSollaPrice)著, 2002
  • [5] 巴比伦以来的科学[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美)普赖斯(Price, 1992
  • [6] 科学的科学[M]. 科学出版社[英]戈德史密斯(Goldsmith, 1985
  • [7] 科学的社会功能[M]. 商务印书馆[英]J·D·贝尔纳(J·D·, 1982
  • [8] 历史上的科学[M]. 科学出版社[英]J·D·贝尔纳, 1959
  • [9] From the science of science to Scientometrics visualizing the history of science with HistCite software
    Garfield, Eugene
    [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09, 3 (03) : 173 - 179
  • [10] Informetric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A review[J] . Judit Bar-Ilan.Journal of Informetrics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