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信贷可得性与居民贫困减缓——来自中国家庭调查的微观证据

被引:154
|
作者
周利 [1 ]
廖婧琳 [2 ]
张浩 [1 ]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
[2]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贫困减缓; 信贷可得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832.4 [信贷]; F126 [人民生活状况];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本文从微观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以日人均消费支出1.9美元(3.1美元)的静态贫困指标还是贫困脆弱性这一动态指标衡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均能显著降低居民贫困的发生。具体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增加信贷可得性、促进收入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机制减缓居民贫困。而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作用呈先恶化后改善的效应,并具有显著的时滞性。对于人力资本越高的家庭,数字普惠金融越能发挥减贫作用;而对于收入越低、社会资本越匮乏、健康状况越差的家庭,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越显著,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初衷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