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嬗变与转型

被引:13
作者
郁建兴 [1 ]
陈建海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开创性地奠定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基本框架,也留下了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给后世既造成了诸多争议,也为理论创新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两次重要嬗变。其一始于卢卡奇、葛兰西,并在随后的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得到了充分展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这一条主线相伴随的还有以赖希、弗洛姆为代表的社会心理研究和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其二是以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拉克劳、墨菲通过阐发"接合的意识形态",实现了当代意识形态研究的转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回答一个问题:何谓后马克思主义? [J].
周凡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5, (01) :72-76
[2]   后马克思主义是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激进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吗? [J].
P.雷诺兹 ;
张明仓 .
世界哲学, 2002, (06) :56-67
[3]   意识形态:一种政治分析——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新论稿 [J].
郁建兴 .
东南学术, 2002, (03) :4-14
[5]  
意识形态[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英)大卫·麦克里兰(DavdMclellan)著, 2005
[6]  
图绘意识形态[M]. 南京大学出版社[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 2002
[7]  
狱中札记[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Gramsci)著, 2000
[8]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杰姆逊(FredricJameson)讲演, 1997
[9]  
历史与阶级意识[M]. 商务印书馆 , (匈)卢卡奇(Lukacs, 1992
[10]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英)米勒(Miller,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