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谦抑主义的西方图景与中国表达

被引:17
|
作者
苏永生
机构
[1]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谦抑主义; 西方图景; 中国表达; 非犯罪化; 犯罪化;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6.06.008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法谦抑主义是西方(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将其等同于刑法的经济性或者刑法的补充性,并将刑法谦抑性的基本表现形式理解为非犯罪化。事实上,非犯罪化是刑法谦抑主义的西方图景,适应于其刑法分则所采取的"立法定性,司法定量"的立法模式,因而以此为立场来评价我国刑法立法并不合适。我国《刑法》分则采取的是"立法定性又定量"的立法模式,对刑法谦抑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刑法谦抑主义不仅应当强调刑罚处罚的必要性,还要求刑罚方法与其他处罚方法衔接。因而,刑法谦抑主义在我国虽然没有以非犯罪化为主要表现,但我国的犯罪化历程并不违反刑法谦抑主义,反而恰恰表达了刑法谦抑主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刑法谦抑性是如何被搁浅的?——基于定罪实践的反思性观察
    石聚航
    [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4, 20 (01) : 181 - 192
  • [2] 和谐社会视野下对传统刑法观念历史局限的考量
    杨鸿雁
    [J]. 法学杂志, 2008, (02) : 62 - 65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 2012
  • [4] 刑事政策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大谷实, 2009
  • [5] 刑事一体化论要[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储槐植, 2007
  • [6] 刑事法网[M]. 法律出版社 , 梁根林著, 2005
  • [7] 村落的终结[M]. 商务印书馆 , 李培林著, 2004
  • [8] 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英)彼得·斯坦, 2004
  • [9]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著, 2003
  • [10] 法理学问题[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