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2 条
城乡融合背景下淮海经济区乡村发展潜力——以苏北地区为例
被引:33
|作者:
何杰
[1
]
金晓斌
[1
,2
,3
]
梁鑫源
[1
]
赵庆利
[4
]
韩博
[1
]
肖颖
[5
]
吴小欢
[5
]
胡静
[6
]
周寅康
[1
,2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3] 江苏省土地开发技术工程中心
[4]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5] 江苏省土地开发中心
[6]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来源:
关键词:
苏北地区;
城乡融合;
发展阶段;
发展状态;
发展潜力;
综合分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乡村可持续发展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与愿景,也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可持续城乡融合系统的落脚点,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背景下,明确乡村发展阶段与状态、测度发展潜力对有效识别乡村未来发展方向和模式、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以7980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研究村域单元的乡村发展状态,通过县域尺度上对城乡发展阶段进行约束,以"差异化+一致性"的思路进行乡村发展潜力的综合测度。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乡村可分为"城镇主导""城乡联动"和"乡村主导"三类发展阶段,数量占比分别为15.38%、46.15%和38.46%;(2)研究区乡村发展状态指数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为6.209和1.714,具有高值区、低值区集聚的特征;(3)研究区乡村发展潜力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为2.827和0.923,发展潜力为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的评价单元占比分别为4.45%、15.20%、23.22%、35.39%和21.74%;(4)依据乡村发展潜力可将研究区分为"重点挖潜区""权衡挖潜区""适度挖潜区"及"重要维护区"四类,建议分别采用"激发隐性活力,缩小区内差距""以优势要素带动,实现区域权衡发展""明确发展劣势条件,适度填补潜力空间"及"保持发展模式,实现稳定发展"的发展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940 / 1957
页数:1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