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背景下淮海经济区乡村发展潜力——以苏北地区为例

被引:33
|
作者
何杰 [1 ]
金晓斌 [1 ,2 ,3 ]
梁鑫源 [1 ]
赵庆利 [4 ]
韩博 [1 ]
肖颖 [5 ]
吴小欢 [5 ]
胡静 [6 ]
周寅康 [1 ,2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3] 江苏省土地开发技术工程中心
[4]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5] 江苏省土地开发中心
[6]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关键词
苏北地区; 城乡融合; 发展阶段; 发展状态; 发展潜力; 综合分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乡村可持续发展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与愿景,也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可持续城乡融合系统的落脚点,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背景下,明确乡村发展阶段与状态、测度发展潜力对有效识别乡村未来发展方向和模式、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以7980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研究村域单元的乡村发展状态,通过县域尺度上对城乡发展阶段进行约束,以"差异化+一致性"的思路进行乡村发展潜力的综合测度。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乡村可分为"城镇主导""城乡联动"和"乡村主导"三类发展阶段,数量占比分别为15.38%、46.15%和38.46%;(2)研究区乡村发展状态指数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为6.209和1.714,具有高值区、低值区集聚的特征;(3)研究区乡村发展潜力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为2.827和0.923,发展潜力为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的评价单元占比分别为4.45%、15.20%、23.22%、35.39%和21.74%;(4)依据乡村发展潜力可将研究区分为"重点挖潜区""权衡挖潜区""适度挖潜区"及"重要维护区"四类,建议分别采用"激发隐性活力,缩小区内差距""以优势要素带动,实现区域权衡发展""明确发展劣势条件,适度填补潜力空间"及"保持发展模式,实现稳定发展"的发展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940 / 195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 [1]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村庄分类方法与实证研究
    李裕瑞
    卜长利
    曹智
    刘烜赫
    刘彦随
    [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 (02) : 243 - 256
  • [2] 大都市郊野乡村多功能评价及其空间布局——以上海89个郊野镇为例
    谷晓坤
    陶思远
    卢方方
    周小平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11) : 2281 - 2290
  • [3] 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的贫困村域演变特征与振兴路径探讨——以海南省什寒村为例
    马历
    龙花楼
    屠爽爽
    张英男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 (09) : 1435 - 1446
  • [4] 中国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格局及影响因素识别
    杨忍
    罗秀丽
    陈燕纯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 (09) : 1316 - 1328
  • [5] 1949—2019年中国乡村振兴主题演化过程与研究展望
    文琦
    郑殿元
    施琳娜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 (09) : 1272 - 1281
  • [6] 黄淮海地区乡村人—地—业协调发展格局与机制
    程明洋
    刘彦随
    蒋宁
    [J]. 地理学报, 2019, 74 (08) : 1576 - 1589
  • [7]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溯源、内涵与机制分析
    杨志恒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 35 (04) : 111 - 116
  • [8] 1995-201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其协调性分析
    张晓琳
    金晓斌
    范业婷
    刘晶
    单薇
    周寅康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04) : 689 - 706
  • [9]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探索与思考——乡村地理青年学者笔谈
    杨忍
    文琦
    王成
    杜国明
    李伯华
    曲衍波
    李红波
    许家伟
    贺艳华
    马利邦
    李智
    乔陆印
    曹智
    戈大专
    屠爽爽
    陈秧分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04) : 890 - 910
  • [10] 新时代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
    刘彦随
    [J]. 地理研究, 2019, 38 (03) : 461 -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