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关系新论
被引:25
作者
:
齐文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齐文远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详
机构
: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来源
:
中国法学
|
2003年
/ 01期
关键词
: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矛盾关系;
D O I
:
10.14111/j.cnki.zgfx.2003.01.023
中图分类号
: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
030104 ;
030609 ;
摘要
: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在理想的、应然的层面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是统一的。但是在现实层面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二者之间由于立法技术、语言的特性、人的认识能力、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影响而并非绝对一致 ,在现实的立法与司法中 ,或多或少会呈现出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对立状态和冲突。笔者在坚持通说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应通过在立法与司法两个过程运用“应罚”与“可罚”之社会危害性观念 ,在承认实然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对立与冲突关系的前提下 ,努力追求二者的相互统一的理想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对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反思——兼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
[J].
齐文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
齐文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详
.
法学研究,
2002,
(03)
:100
-110
[2]
善待社会危害性观念——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说起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储槐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永红
.
法学研究,
2002,
(03)
:87
-99
[3]
晚近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五大误区
[J].
刘艳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刘艳红
.
法学,
2001,
(10)
:38
-48
[4]
新刑法与法益侵害说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00,
(01)
:19
-32
[5]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0,
(01)
:3
-18
[6]
为现行犯罪概念辩护
[J].
李立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立众
;
柯赛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柯赛龙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2)
:54
-61
[7]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与樊文先生商榷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立众
;
李晓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
李晓龙
.
政法论丛,
1998,
(06)
:3
-6
[8]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兼析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概念
[J].
樊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樊文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8,
(01)
:26
-28
[9]
刑事法评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主编, 2002
[10]
刑法的基本立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张明楷著, 2002
←
1
2
→
共 19 条
[1]
对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反思——兼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
[J].
齐文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
齐文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详
.
法学研究,
2002,
(03)
:100
-110
[2]
善待社会危害性观念——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说起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储槐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永红
.
法学研究,
2002,
(03)
:87
-99
[3]
晚近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五大误区
[J].
刘艳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刘艳红
.
法学,
2001,
(10)
:38
-48
[4]
新刑法与法益侵害说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00,
(01)
:19
-32
[5]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0,
(01)
:3
-18
[6]
为现行犯罪概念辩护
[J].
李立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立众
;
柯赛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柯赛龙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2)
:54
-61
[7]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与樊文先生商榷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立众
;
李晓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
李晓龙
.
政法论丛,
1998,
(06)
:3
-6
[8]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兼析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概念
[J].
樊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樊文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8,
(01)
:26
-28
[9]
刑事法评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主编, 2002
[10]
刑法的基本立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张明楷著, 2002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