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评论中的教条主义与泛道德化——从佘祥林冤案切入

被引:25
作者
陈柏峰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冤案; 司法; 佘祥林; 教条主义; 本本主义; 泛道德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5 [解释、案例];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借助于对佘祥林冤案及围绕这一事件的法律话语与法律实践的梳理,可以发现,当代中国法律人的话语大致是一种个人权利至上和程序正义至上的自由主义法治理论。这种理论存在诸多缺陷:理论视野过于狭窄,充满对实际法律生活的想像,缺乏对司法的制度环境、社会条件的全盘关注和同情理解,表现出很强的教条主义倾向和泛道德化情绪。实际上,佘祥林冤案既是制度环境的产物,也是科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17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佘祥林案”的程序法分析 [J].
陈卫东 .
中外法学, 2005, (05) :573-584
[2]   法律理性中的司法和法官主导下的法治——佘祥林案的检讨与启示 [J].
周叶中 ;
江国华 .
法学, 2005, (08) :69-76
[4]   美国怎样纠正“佘祥林案” [J].
石渝 .
世界知识, 2005, (12) :36-37
[5]   佘祥林案:刑事司法需要人权保障 [J].
赵海宁 ;
石仁勇 .
人权, 2005, (03) :50-52
[6]   稀里糊涂的无罪判决理由 [J].
林维 .
瞭望新闻周刊, 2005, (20) :59-59
[7]   依法司法 避免冤案 [J].
王俊民 .
法学, 2005, (05) :87-88
[8]   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反思 [J].
刘宪权 .
法学, 2005, (05) :81-83
[9]   防止冤假错案,有赖于健全的刑事程序法 [J].
谢佑平 .
法学, 2005, (05) :85-86
[10]  
错案:缘于何止于何[J]. 冀祥德,朱晶晶.法律与生活.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