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国际信任——基于东亚信任形成的比较分析

被引:25
作者
尹继武
机构
[1]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文化; 国际信任; 东亚合作; 中日关系; 中国—东盟关系;
D O I
10.13569/j.cnki.far.2011.04.009
中图分类号
D731 [];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国际关系学界关于国际信任的研究已初具规模,理性选择理论和社会心理学两大路径提供了信任生成和变化的不同解释,但尚未有较为成熟的国际信任的文化理论解释。文化与国际信任的研究包括两个层面的议题,即作为影响因素和背景的文化如何影响信任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作为文化变量和理论的信任的特性是什么。借鉴中国社会心理学关于文化信任的研究,本文提供一种国际信任的文化模式,探讨同质性、关系基础和关系交往三种影响变量如何产生身份性信任和交往性信任。冷战后中日和中国—东盟国际信任的生成过程表明,国际信任的形成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理性选择过程。其中,由于关系基础未得以改善,中日始终受困于先赋性不信任,而中国—东盟之间的国际信任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倾向于特殊信任而非普遍信任。文化与国际信任研究揭示的是国际信任的社会逻辑,对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和中国对外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 [J].
刘丰 .
当代亚太, 2011, (03) :6-25+5
[2]   作为关系过程的国际社会——制度、身份与中国和平崛起 [J].
秦亚青 .
国际政治科学, 2010, (04) :1-24+132
[3]   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 [J].
秦亚青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3) :69-86+205
[4]   关系化还是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 [J].
杨宜音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4) :148-159+207
[5]   结构、进程与权力的社会化——中国与东亚地区合作 [J].
秦亚青 ;
魏玲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 (03) :7-15+4
[6]  
信任: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的关键因素[J]. 李淑云,刘振江.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7(01)
[7]   中国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动因 [J].
姜宅九 .
国际政治科学, 2006, (01) :1-27+4
[8]   赫尔辛基进程30年:塑造共同安全 [J].
朱立群 ;
林民旺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 (12) :16-20+4
[9]   建立信任措施 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 [J].
江旋 .
东南亚纵横, 2005, (08) :16-19
[10]   南海建立信任措施与区域安全 [J].
石家铸 .
国际观察, 2004, (01) :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