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2 条
双循环格局下的竞争中性与国企改革——来自国有资本差异化功能的证据
被引:10
作者:
冯璐
[1
]
邹燕
[2
]
张泠然
[3
]
机构:
[1]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3]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双循环格局;
国有资本;
民营经济;
竞争中性;
国企改革;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21.02.005
中图分类号:
F276.1 [国有企业经济];
F271 [企业体制];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构建理论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国有资本功能在国有、民营两部门中的差异,讨论"双循环"战略下如何有效配置国有资本,推动竞争中性框架的建立。研究表明:国有资本在理论上具有正向的经济效率并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但经验证据显示其经济效率偏低,且在国有和民营部门有较大差异。在国有部门中,国有资本的经济效率显著低于民营企业,且在低市场竞争度、高行政进入壁垒行业中尤为突出,证实了国企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尽管在下游竞争性行业表现了较高效率,但主要是因为挤占了私营部门的投资空间。在民营部门中,国有资本具有积极的经济效率和社会责任。但主要是通过降低其税负、缓解融资约束并对企业捐赠等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形成补偿和激励等行为提高了其经济效率,而非国有资本理论上的市场化收益性功能。国有资本在国有和私营部门差异化的功能和经济效率验证了民营企业仍处于非中性的竞争环境,双循环格局可在上游垄断性部门引入民营资本和竞争机制,在下游竞争性行业则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提高国企效率,释放出因国有部门过度举债挤占的私营部门投资空间,健全国有资本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给予民营企业竞争中性的平等国民待遇。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68
页数:21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