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从?通用人工智能视域下未来的教师与教师的未来

被引:9
作者
刘凯 [1 ]
隆舟 [1 ]
刘备备 [2 ]
王伟军 [1 ]
王培 [3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3] 天普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教师; 职业; 人工智能; 通用人工智能; 奇点; 未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领域的发展必然与时俱进。当教师拥抱技术的同时,技术又将对教师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是否会因机器替代人类教师而令这项神圣的职业走向消亡?时下,受"奇点"论的影响,该问题出现逻辑相同但结论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悲观派"认为,人工智能的能力将全面超越人类,教师亦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乐观派"则认为,人工智能不外乎是一种技术,不会对教师职业产生实质影响。本文指出二者相关讨论的背后存有两大根本局限:其一,对人工智能和"奇点"的认识不够深刻;其二,分析逻辑存在严重漏洞,讨论的前提、支撑理论和证据选择皆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奇点"引申出的四类重要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层反思,并依据通用人工智能理论针对"悲观派"与"乐观派"关于教师及其未来予以回应。我们认为:"悲观派"和"乐观派"都是片面和偏激的。在未来,人类教师将面对机器教师的职业挑战,人类教师与机器教师将共同构成教师的两大主体,绝不是机器教师只以辅助教学的角色存在。教育作为一种"元职业"非但不会萎缩和消亡,反而会更加兴盛和蓬勃。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将从知识传承转向经验生长的引导,专用人工智能将教师从繁冗的事务性教学工作中抽离出来,通用人工智能则需要教师专注于学生个体化的经验建构从而回归教育本源。不同于机械或算法,经验空间的建构无法剥离环境而自动完成,因此,不论主体是人类还是类人机器,教师都永远不会缺席或"被"缺席。
引用
收藏
页码:565 / 57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J].
刘德建 ;
杜静 ;
姜男 ;
黄荣怀 .
开放教育研究, 2018, 24 (04) :33-42
[2]   中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研究论纲——基于通用人工智能视角 [J].
刘凯 ;
胡祥恩 ;
马玉慧 ;
那迪 ;
张昱华 .
开放教育研究, 2018, 24 (02) :31-40+59
[3]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师生关系 [J].
苏令银 .
开放教育研究, 2018, 24 (02) :23-30
[5]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教师职业的未来 [J].
温洁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38 (08) :35-36
[6]   机器也需教育?论通用人工智能与教育学的革新 [J].
刘凯 ;
胡祥恩 ;
王培 .
开放教育研究, 2018, 24 (01) :10-15
[7]   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 [J].
余胜泉 .
开放教育研究, 2018, 24 (01) :16-28
[8]   高校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兼及“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新思考 [J].
郝兆杰 ;
潘林 .
远程教育杂志, 2017, 35 (06) :66-75
[9]   当教师遇上人工智能…… [J].
李政涛 .
人民教育, 2017, (Z3) :20-23
[10]   类脑智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曾毅 ;
刘成林 ;
谭铁牛 .
计算机学报, 2016, 39 (01) :2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