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论析

被引:14
作者
张瑜
机构
[1]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 大数据; 安全;
D O I
10.16513/j.gxmkszyllyj.2016.02.014
中图分类号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5 ; 050302 ;
摘要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更为艰巨的形势和任务。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多元主体、多样形态、多种场域的发展特点,产生了大数据能力不足、数据污染和数据泄露等紧迫问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要增强大数据意识,提升大数据能力,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大数据平台,把握新型媒介信息与舆论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网络边疆的治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新场域 [J].
许开轶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 (07) :128-136+159
[2]   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探析 [J].
王超 .
学术论坛, 2015, 38 (01) :18-22
[3]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意识形态安全 [J].
赵周贤 ;
徐志栋 .
红旗文稿, 2014, (24) :12-14+1
[4]   后斯诺登时代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 [J].
沈逸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05) :144-155+160
[5]   统筹两个舆论场 凝聚社会正能量 [J].
任贤良 .
红旗文稿, 2013, (07) :4-6+1
[6]   微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J].
宣云凤 ;
林慧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 (10) :96-101
[7]   官方民间舆论场异同剖析 [J].
童兵 .
人民论坛, 2012, (13) :34-36
[8]  
大数据与意识形态安全[N]. 吴家庆,曾贤杰.光明日报. 2015 (013)
[9]  
权力盛宴的黄昏[M]. 时事出版社 , 阮宗泽, 2015
[10]  
超越左与右[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乐媛,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