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与天命:儒家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

被引:31
作者
丁为祥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命; 天命; 儒家; 天人关系; 双重视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2 [儒家];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命"与"天命"是传统文化中一对重要范畴,主要指人所受到的限制。二者都起源于"令",由"王令"而"天令",又因"天令"对王权的决定作用从而成为王权之"命"。西周末,随着传统天命观的式微,"命"开始向个体落实。孔子正是在对"命"深切体验的基础上重提"天命",以作为君子之为君子的依据;子思又将其进一步落实为人之"性"。到了孟子,便通过"命"与"性"、"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的比较,终于形成"命"与"天命"的不同规定:"命"体现着天对人之自然生命的限制,表现的是人所无法驾驭的客观力量,但却落实于人并表现为人之"命";"天命"体现的则是人之自我确认的道德理想,其虽然出于人却又必须证之于天,所以是天之真正的命于人者。命与天命,既体现了传统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同时也是儒道两家不同探索侧重的一个基本分野。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人性论史.[M].徐复观著;.上海三联书店.2001,
[2]  
用商品生产商品.[M].(英)斯拉法著;巫宝三译;.商务印书馆.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