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质量理论视域下中国包容性社会建设的政策构建

被引:16
作者
高红
刘凯政
机构
[1] 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公共管理系
关键词
社会质量; 社会包容; 社会政策;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1.02.012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变迁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造成现阶段中国弱势群体产生及其弱势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存在着的社会排斥。社会质量理论研究认为,社会包容是衡量社会质量高低的制度因素。建设中国包容性社会,亟需包容性政策的构建,即以公民权作为社会政策建构的价值基础,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强化社会政策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的政策诉求表达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从发展道路到社会质量:社会发展研究的范式转换 [J].
张海东 .
江海学刊, 2010, (03) :119-123
[2]   社会质量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视角 [J].
林卡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0, (02) :105-111
[3]   社会质量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 [J].
林卡 ;
高红 .
社会科学, 2010, (03) :57-63+188
[4]   欧洲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反社会排斥实践 [J].
熊光清 .
国际论坛, 2008, (01) :14-18+79
[5]   我国城市就业制度对进城农村流动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J].
王春光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5) :5-15
[6]   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向问题研究 [J].
吴忠民 .
东岳论丛, 2006, (02) :5-31
[7]   从平均到公正: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 [J].
吴忠民 .
社会学研究, 2004, (01) :75-89
[8]   我们在开始面对一个断裂的社会? [J].
孙立平 .
战略与管理, 2002, (02)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