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省区内部煤炭产业流动及资源环境效应

被引:14
作者
徐增让
成升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资源流动; 煤炭产业; 物质流分析; 生命周期评价;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9.03.021
中图分类号
F426.21 [];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83305 ;
摘要
在梳理我国煤炭产业利用途径的基础上,选取山西、山东、辽宁3省,再现了各省煤炭产业流动过程,并运用物质流分析对资源流动进行了核算,最后从资源自给率、耗煤产业结构、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煤炭流动的资源环境效应。结论有:①不同省区资源/产品自给率不同,随着由资源→初级产品→再加工产品的煤炭产业流动的逐步深入,各省煤炭资源/产品的自给率都不同程度地提高。②煤炭资源产业流动可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辽宁资源/产品中间消费比重高于山东、山西,其煤炭产业结构较完善。③各省原煤入洗率低、资源回收率低、产品产率低使得煤炭产业流动的环境影响大,尤其是入洗率和回收率的提升潜力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25 / 4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J].
成升魁 ;
徐增让 ;
沈镭 .
地理学报, 2008, (06) :603-612
[2]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 [J].
张雷 .
地理研究, 2006, (01) :1-9
[3]   绿色煤炭工业的实现途径与政策建议 [J].
缪寅生 ;
张植泽 ;
杨发文 .
中国煤炭, 2005, (12) :8-11
[4]   北京地区水泥行业的物能代谢及其环境影响 [J].
陈效逑 ;
郭玉泉 ;
崔素平 ;
王志宏 ;
左铁镛 .
资源科学, 2005, (05) :40-46
[5]   从静态的断面分析到动态的过程评价——兼论资源流动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J].
成升魁 ;
闵庆文 ;
闫丽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3) :407-414
[6]   中国经济系统中化石燃料的物质流分析 [J].
徐明 ;
张天柱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9) :1166-1170
[7]   现代能源生态系统建设:一种理论探讨 [J].
张雷 ;
谢辉 ;
陈文言 ;
姜巍 ;
吴映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4) :525-530
[8]   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标体系与测度 [J].
周德群 ;
汤建影 .
煤炭学报, 2001, (05) :449-454
[9]   煤工业的代谢分析及其生态优化 [J].
周哲 ;
李有润 ;
沈静珠 ;
胡山鹰 .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1, (03) :193-198
[10]  
煤炭能源工业生态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王灵梅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