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及其公共治理策略

被引:36
作者
何哲
机构
[1]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网络时代; 治理; 公共; 治理策略; 国家治理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当前网络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治理能力和现状的重要领域。网络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实体制的治理状况。然而,现有研究对网络社会治理的基础—即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和运行规律,还缺乏探索。这就导致现有对网络社会的治理,基本延续了现实社会治理的策略和手段。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勾勒出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首先从概念角度,辨析了网络社会的三种视角—虚拟社会说,现实社会延伸说,现实-虚拟混合说,提出网络社会的本质是虚拟与现实社会的混合态,从而扬弃了可以沿用现实治理手段有效治理网络的传统路径;其次从三个角度探索了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作为信息网络的特性;作为复杂巨系统的社会特性;作为中国独特政治现象的特性。最后提出了网络社会的若干基础治理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6+127 +12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网络社会治理的若干关键理论问题及治理策略 [J].
何哲 .
理论与改革, 2013, (03) :108-111
[2]   论网络社会的政治权力转移 [J].
刘建华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03) :25-28
[3]   网络社会中群体政治认同机制的发生与引导 [J].
陶蕴芳 .
中州学刊, 2012, (01) :207-210
[4]   “善治”概念的核心要素分析——一种经济方法的比较观点 [J].
何哲 .
理论与改革, 2011, (05) :20-23
[6]   全球化视野中的网络社会及其法律建构问题 [J].
彭美 ;
夏燕 .
学术论坛, 2010, 33 (05) :161-163
[7]   国外网络社会研究的新突破——观点评述及对中国的借鉴 [J].
蔡文之 .
社会科学, 2007, (11) :96-103
[8]  
“网络独立宣言”[J]. 约翰·P.巴洛,李旭,李小武.清华法治论衡. 2004(00)
[9]   增量政治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J].
俞可平 .
公共管理学报, 2004, (01) :8-14+93
[10]   “网络社会”的概念辨析 [J].
郑中玉 ;
何明升 .
社会学研究, 2004, (01)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