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剩余价值率的估算:1995~2009——兼论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被引:14
作者
姬旭辉
邱海平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剩余价值率; 价值; 价格;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劳动生产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剩余价值率不仅反映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而且也反映了国民收入中资本收入与劳动报酬的初次分配状况。运用价值形态和价格形态两种计算方法,来考察中国经济1995~2009年的剩余价值率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根据这两种方法计算的剩余价值率都表现出明显的持续提高的态势,而造成剩余价值率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工作日的延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超过实际工资的提高速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的相对下降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而通过延长工作日方式提高剩余价值率则是不可取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ructural Problems in China's Economy [J].
BANGXI LI .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2014, (02) :139-150
[2]   国民收入核算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J].
赵峰 ;
姬旭辉 ;
冯志轩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 (08) :64-73
[3]  
资本主义发展论.[M].(美)保罗·斯威齐(PausM.Sweezy)著;陈观烈;秦亚男译;.商务印书馆.1997,
[4]  
资本论.[M].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
[5]  
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 in Puerto Rico.[J].Edward N. Wolff.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