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两次陕北暴雨过程热力动力机制诊断
被引:30
|作者:

赵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

王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

李萍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

屈丽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
机构:
[1] 陕西省气象台
来源:
关键词:
大暴雨;
高低空急流;
垂直次级环流;
凝结潜热;
锋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FNL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时间分辨率为6 h),对2013年7月21—22日和2014年7月8—9日两次陕北暴雨过程成因进行热力动力诊断,结果表明:两次陕北暴雨与高低空急流关系密切,暴雨带位于低空急流左侧的水汽辐合区,"0721"过程低空急流更强,在高低空急流耦合的强上升运动区(延安)出现大暴雨。降水前期,两次过程大气均存在对流不稳定,切变线触发对流,产生强降水,而其释放的凝结潜热加热形成中低层大气的热力不连续面,湿斜压性及锋生增强,造成整层饱和大气的抬升,维持强降水。"0721"过程前期对流降水的潜热释放更大,由此反馈的低空急流及锋生更强,出现大暴雨天气。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很好地描述了两次暴雨过程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以及凝结潜热释放增强的锋生作用,其变化趋势能够反映降水的发展和减弱过程。暴雨出现在湿热力平流参数垂直积分大值中心及南侧的高梯度区,大值中心出现后约6h会产生强降水,这对于强降水落区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40 / 35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 华南暖区暴雨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 2016, (05) : 559 - 569何立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陈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孔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2] 四川暴雨过程动力因子指示意义与预报意义研究[J]. 大气科学, 2016, 40 (02) : 341 - 35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崔晓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冉令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 [3] 2011年梅汛期一次暴雨过程的对流涡度矢量方程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 (02) : 401 - 412庆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新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湿热力平流参数在一次华北暴雨模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6) : 753 - 76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高守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梁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 [5] “7.21”暴雨过程动力因子分析和预报研究[J]. 大气科学 , 2014, (01) : 83 - 100冉令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郝寿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
- [6] 集合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法研究[J]. 暴雨灾害, 2013, 32 (04) : 289 - 302高守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冉令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高空急流在北京“7.21”暴雨中的动力作用[J]. 气象学报, 2013, 71 (06) : 1012 - 1019全美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刘海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朱玉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程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8] 动力因子对地形影响下的四川暴雨落区的诊断分析[J]. 大气科学, 2013, (05) : 1099 - 111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高守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梁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马严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气象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 [9] 近几年中尺度动力学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 2013, (02) : 319 - 330高守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登陆热带气旋与夏季风相互作用对暴雨的影响[J]. 应用气象学报, 2012, 23 (06) : 660 - 67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