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及收敛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12
作者
林春
机构
[1]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曼奎斯特指数;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收敛性;
D O I
10.16537/j.cnki.jynufe.00009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中国29个省份200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全面测算,得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的增长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得到了改善。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结论是中国仍未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摆脱依赖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应继续增加科研力量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对其发挥显著作用。最后,从收敛性看,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β收敛。其中,收敛速度以西部最快,中部最慢,说明中国各个地区都存在各自的稳态水平,并且都收敛于各自的稳定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空间收敛性研究 [J].
余泳泽 .
世界经济, 2015, 38 (10) :30-55
[2]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金融制度变迁附视频 [J].
高坚 ;
李琦 ;
王艺璇 .
中国经济报告, 2015, (09) :82-84
[3]  
从比较经济学视角探究中国经济“新常态”[J]. 青木昌彦.新金融评论. 2015(02)
[4]   中国分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研究 [J].
汪锋 ;
解晋 .
中国人口科学, 2015, (02) :53-62+127
[5]   我国农业部门与整体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比研究 [J].
周庆元 .
开发研究, 2015, (01) :57-60
[6]   “三大发动机”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J].
李佐军 .
理论学习, 2015, (02) :58-58
[7]   对外贸易、劳动力转移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J].
徐艳飞 ;
刘再起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5, 31 (01) :74-82
[8]   适应新常态 推动新发展——当前经济形势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J].
牛犁 .
时事报告, 2015, (01) :11-17
[9]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1995-2012年FP指数的测度与分解 [J].
洪兴建 ;
罗刚飞 .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4, (10) :82-90
[10]   中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小胜 ;
余芝雅 ;
安庆贤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0)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