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12
作者
俞艳 [1 ]
童艳 [1 ]
胡珊珊 [1 ]
柯圆圆 [1 ]
TONG Yan [2 ]
机构
[1]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潜力模型; IDW; CTCSTP; 武汉城市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引入人口重心、GIS网络分析及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由此测算城市潜力值,以定量测度2002~2013年武汉城市圈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并结合IDW空间插值法和CTCSTP算法揭示出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相互作用总强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武汉市增幅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与孝感-鄂州-黄石形成显著的轴线式发展格局,其余城市始终为空间联系弱区地带。(2)武汉市辐射带动作用日趋强劲,辐射范围逐年扩大并呈现一定的"圈层式"分布,其余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仅孝感市略显对外辐射趋势。(3)整个区域的空间相互作用表现出显著的"西南部低、北部高、东部适中"的空间分异特征,且其重心由南向北转移明显,区域发展不均衡特性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784 / 179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镇用地扩张的影响.[D].张荆荆.华中农业大学.2014, 09
[2]  
基于GIS和SEM的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测度方法研究.[D].薛景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10
[3]  
城市地理学.[M].许学强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 [J].
周晓艳 ;
华敏 ;
秦雅雯 ;
马秀馨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 (10) :1492-1500
[5]   武汉城市圈经济空间关联研究 [J].
鄢小兵 ;
徐艳兰 ;
高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 34 (05) :47-52+57
[6]   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及机理——以珠三角及北部湾地区为例 [J].
许露元 ;
李红 .
城市问题, 2015, (05) :20-26
[7]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 [J].
关晓光 ;
刘柳 .
城市问题, 2014, (11) :21-26
[8]   武汉城市圈空间组织演化评价 [J].
张贞冰 ;
陈银蓉 ;
王婧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 (10) :1344-1350
[9]   辽中南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 [J].
关伟 ;
周忻桐 .
经济地理, 2014, 34 (09) :48-55
[10]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J].
刘静玉 ;
杨虎乐 ;
宋琼 ;
范晓霞 .
地理科学, 2014, 34 (09) :1060-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