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董事个体有效监督的形成机理——面向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的理论构建

被引:24
|
作者
周建 [1 ,2 ,3 ]
罗肖依 [1 ,2 ,3 ]
张双鹏 [1 ,2 ,3 ]
机构
[1]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
[2] 南开大学商学院
[3] 不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独立董事个体; 四属性特征; 高—监督潜能; 董事会监督有效性;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6.05.007
中图分类号
F271 [企业体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面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配置整体合规无法有效提升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的现状,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独立董事个体有效的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理论,个体有效指独立董事个体拥有高—监督潜能。本文提出了独立董事监督潜能的概念,构建并证明了独立董事高—监督潜能形成所需具备的一定初始水平之上的四属性特征(动机、灵活工作时间、独立性、专长),以及四属性特征相互匹配整合形成独立董事个体监督潜能"异质性"的过程。董事会中只有高—监督潜能的独立董事个体才更可能施加"少数人"影响力,通过监督的"模范"行为及"发声"质疑,改变阻止董事会有效监督的"默许"的规范,形成有利于董事会识别潜在问题的"警觉"的规范,进而提高董事会监督有效性,降低某一领域公司治理失败事件的发生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2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谁是更积极的监督者:非控股股东董事还是独立董事?
    祝继高
    叶康涛
    陆正飞
    [J]. 经济研究, 2015, 50 (09) : 170 - 184
  • [2] 基于声誉的独立董事行为研究
    宁向东
    崔弼洙
    张颖
    [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27 (01) : 129 - 136+161
  • [3] 大股东对治理机制的选择偏好研究——基于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
    唐跃军
    李维安
    [J]. 金融研究, 2009, (06) : 72 - 85
  • [4] 董事会治理研究的理论根源及研究脉络评析
    李维安
    牛建波
    宋笑扬
    [J]. 南开管理评论, 2009, 12 (01) : 130 - 145
  • [5] 重构独立董事制度
    李海舰
    魏恒
    [J].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4) : 88 - 97
  • [6] 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夏立军
    方轶强
    [J]. 经济研究, 2005, (05) : 40 - 51
  • [7]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实证研究
    李维安
    张耀伟
    [J]. 当代经济科学, 2005, (01) : 17 - 23+108
  • [8] Independent director incentives: Where do talented directors spend their limited time and energy?[J] . Ronald W. Masulis,Shawn Mobb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014 (2)
  • [9] Are busy boards detrimental?
    Field, Laura
    Lowry, Michelle
    Mkrtchyan, Anahit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3, 109 (01) : 63 - 82
  • [10] A Behavioral Theor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Explicating the Mechanisms of Socially Situated and Socially Constituted Agency[J] . JamesD. Westphal,EdwardJ. Zajac.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 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