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罪魁祸首”还是“替罪羊”?——中国式融资融券与管理层短视
被引:56
作者:
田利辉
[1
]
王可第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2]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融资交易;
融券交易;
管理层短视;
双重差分;
面板数据;
D O I:
10.19361/j.er.2019.01.08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标的股票可同时进行融券和融资交易是中国式融资融券的重要特征,这会如何影响管理层行为?本文综合运用双重差分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融券交易数据,在明确区分融资、融券不同作用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融资融券对管理层短视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融资交易导致公司研发支出削减,显著加剧了管理层短视行为;融券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管理层短视行为,但受制于卖空成本,这一积极效应并不十分显著。这说明,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真正发挥作用的实为"融资",而非"融券"。实际上,卖空机制并没有恶化公司的治理环境,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治理。我们认为,"融资"是导致管理层短视的"罪魁祸首","融券"实为"替罪羊"。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20
页数:15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