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魁祸首”还是“替罪羊”?——中国式融资融券与管理层短视

被引:56
作者
田利辉 [1 ]
王可第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2]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融资交易; 融券交易; 管理层短视; 双重差分; 面板数据;
D O I
10.19361/j.er.2019.01.08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标的股票可同时进行融券和融资交易是中国式融资融券的重要特征,这会如何影响管理层行为?本文综合运用双重差分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融券交易数据,在明确区分融资、融券不同作用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融资融券对管理层短视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融资交易导致公司研发支出削减,显著加剧了管理层短视行为;融券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管理层短视行为,但受制于卖空成本,这一积极效应并不十分显著。这说明,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真正发挥作用的实为"融资",而非"融券"。实际上,卖空机制并没有恶化公司的治理环境,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治理。我们认为,"融资"是导致管理层短视的"罪魁祸首","融券"实为"替罪羊"。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2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融资融券交易的信息治理效应 [J].
李志生 ;
李好 ;
马伟力 ;
林秉旋 .
经济研究, 2017, 52 (11) :150-164
[2]   放松卖空管制与大股东“掏空” [J].
侯青川 ;
靳庆鲁 ;
苏玲 ;
于潇潇 .
经济学(季刊), 2017, 16 (03) :1143-1172
[3]   卖空压力影响企业的风险行为吗?——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J].
倪骁然 ;
朱玉杰 .
经济学(季刊), 2017, 16 (03) :1173-1198
[4]   中国式卖空机制与公司创新——基于融资融券分步扩容的自然实验 [J].
权小锋 ;
尹洪英 .
管理世界, 2017, (01) :128-144+187
[5]   融资交易、杠杆牛市与股灾危机 [J].
李政 ;
梁琪 ;
涂晓枫 .
统计研究, 2016, 33 (11) :42-48
[6]   两权分离与上市公司长期回报:利益侵占还是简政释权 [J].
田利辉 ;
叶瑶 ;
张伟 .
世界经济, 2016, 39 (07) :49-72
[7]   启动融资融券助长内幕交易行为了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张俊瑞 ;
白雪莲 ;
孟祥展 .
金融研究, 2016, (06) :176-192
[8]   中国式融资融券制度安排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恶化 [J].
褚剑 ;
方军雄 .
经济研究, 2016, 51 (05) :143-158
[9]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对中国股市波动率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方法的分析 [J].
陈海强 ;
范云菲 .
金融研究, 2015, (06) :159-172
[10]   卖空机制提高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吗?——基于自然实验的证据 [J].
李志生 ;
陈晨 ;
林秉旋 .
经济研究, 2015, 50 (04) :16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