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形成及耦合业态分析

被引:7
作者
魏斌 [1 ]
林丽波 [2 ]
机构
[1] 通辽职业学院
[2] 内蒙古民族大学
关键词
欠发达; 产业耦合; 隐性旅游; 开发原则; 开发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203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文化创意耦合、旅游与乡村寻古怀旧耦合以及旅游与乡村特色饮食耦合等。[结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建设不可忽视的动力,这给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欠发达地区的隐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在注重旅游与其他产业资源耦合的同时,遵循原则进行适度开发,彰显特色,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方可形成高效持续的开发路径,提升当地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2]   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交互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J].
龙肖毅 ;
张咏梅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1 (05) :104-107
[3]   基于产业耦合理论的我国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协调发展研究 [J].
李天芳 .
理论探讨, 2016, (03) :78-82
[4]   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 [J].
丁敬磊 ;
刘光远 ;
赵美平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 (02) :37-44
[5]   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J].
黄明元 ;
侯丽 .
怀化学院学报, 2016, 35 (01) :45-49
[6]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的空间耦合模式研究——以皖南地区为例 [J].
张琳 ;
邱灿华 .
中国城市林业, 2015, 13 (05) :35-39
[7]   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与城镇化耦合研究——以吉林省抚松县为例 [J].
庞笑笑 ;
王荣成 ;
王文刚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 30 (03) :130-134
[8]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发展模式 [J].
杨红 ;
董耀武 ;
尹新哲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3, 29 (01) :149-152
[9]   山西省贫困县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索 [J].
白志华 ;
韩伟宏 ;
金辉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 (02) :83-87
[10]   台湾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况 [J].
龚世明 .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47(S2) (S2) :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