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中华传统耻感文化形成的根源探析
被引:4
|
作者
:
丁一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丁一平
机构
:
[1]
不详
[2]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不详
来源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年
/ 02期
关键词
:
耻感文化;
产生形成;
根源;
D O I
:
10.16366/j.cnki.1000-2359.2015.02.020
中图分类号
:
B82-052 [道德与社会];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耻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搞清耻感文化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上了解耻感文化的功能与机制。探讨耻感文化的形成,应当从中华文明形成早期的生产方式入手。耻感文化产生于集体主义的农耕文明之中,它发端于古老的祖先崇拜,由祖先崇拜形成的宗法制度和宗法意识使耻感政治化、社会化、伦理化,而儒家的推崇、传承、传播,最终形成了耻感文化,并使之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符号,广泛影响到周边各国。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儒教的再评价
任继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任继愈
[J].
社会科学战线,
1982,
(02)
: 1
-
6
[2]
菊与刀[M]. 商务印书馆 , (美)本尼迪克特(Benedict, 1990
[3]
中国民族性[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沙莲香 著, 1989
[4]
朱子语类[M]. 中华书局 , (宋)黎靖德编, 1986
←
1
→
共 4 条
[1]
儒教的再评价
任继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任继愈
[J].
社会科学战线,
1982,
(02)
: 1
-
6
[2]
菊与刀[M]. 商务印书馆 , (美)本尼迪克特(Benedict, 1990
[3]
中国民族性[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沙莲香 著, 1989
[4]
朱子语类[M]. 中华书局 , (宋)黎靖德编, 198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