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数字时代的明星生产与文化实践

被引:13
作者
陈晓云
王之若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虚拟偶像; 数字时代; 明星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14 [文化产业、文化市场];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平台的新媒体语境之下产生的"虚拟偶像",作为一种新的明星生产与文化实践路径,是基于以计算机交互界面和数字影像为其技术表征的互联网媒介,以及多元互动的受众结构。它与传统的明星工业存在着历史性关联,却又带上了数字时代新的技术与文化表征。因了社会文化语境的作用,虚拟技术也难以保持技术本身的完全意义上的价值中立,而参与着虚拟偶像从生产到传播到一系列环节之中,并且深度介入当代社会的文化实践,从性别建构与重构,到介入现实社会,再到与粉丝之间"私人"层面的互动,进而部分改写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经典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后身体境况——从“赛博格演员”到虚拟偶像 [J].
张驰 .
电影艺术, 2020, (01) :94-99
[2]  
偶像本虚拟:偶像工业的技术革新、粉丝赋权与生产机制.[J].高寒凝;.媒介批评.2019, 00
[3]  
新媒体的语言.[M].列夫·马诺维奇.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
[4]  
明星制.[M].克里斯汀·格莱德希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5]  
文本盗猎者.[M].亨利·詹金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  
动漫大辞典.[M].动漫大辞典编辑室.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
[7]  
电影研究关键词.[M].海沃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8]  
电影理论读本.[M].杨远婴; 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
[9]  
明星.[M].(英) 戴尔;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