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准就业的经济分析与法律调整

被引:16
作者
钱叶芳
机构
[1]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就业模式; 雇佣模式; 雇佣法律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30105 ;
摘要
劳动力资源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它的配置方式必然会影响初次分配的公平、经济增长的方式和速度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我国政府和学界混用"非正规就业"和"非标准就业"的概念,对我国非标准(灵活就业)就业的规模和消极影响估计不足,形成了加快发展灵活就业形式的认识误区。这种畸形的就业模式和雇佣模式一方面造就了企业对低劳动成本的路径依赖以及产品升级和技术革新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导致了初次分配的严重不公,尤其是因对农民工群体的低成本压榨导致了近年来的用工短缺问题。为解决畸形雇佣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在政策导向和法律制度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度降低我国非标准就业劳动者的比例,提高其职业稳定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灵活就业人口及其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分析 [J].
尹文耀 ;
叶宁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 (01) :152-160
[2]   低人力资本回报能否驱动产业结构演化升级——兼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J].
曾世宏 ;
郑江淮 .
财经科学, 2009, (06) :71-78
[3]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 [J].
黄宗智 .
开放时代, 2009, (02) :51-73
[4]   “民工荒”背后的法律问题 [J].
蒋伟平 .
法制与社会, 2008, (34) :279-280
[5]   论农民工就业与城市化——基于年龄结构-生命周期分析 [J].
章铮 ;
杜峥鸣 ;
乔晓春 .
中国人口科学, 2008, (06) :8-18+95
[6]   论非标准劳动关系 [J].
董保华 .
学术研究, 2008, (07) :50-57
[8]   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J].
孙胜梅 .
浙江经济, 2006, (05) :36-38
[9]   “非正规就业”概念辨析与政策探讨 [J].
张丽宾 .
经济研究参考, 2004, (81) :38-43
[10]   就业模式转变: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状况分析 [J].
胡鞍钢 ;
杨韵新 .
管理世界, 2001, (02) :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