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造地表覆盖遥感精细化分类与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15
|
作者
匡文慧 [1 ]
陈利军 [2 ]
刘纪远 [1 ]
XIANG WeiNing [3 ,4 ]
迟文峰 [1 ]
LU DengSheng [5 ,6 ]
杨天荣 [1 ,7 ]
潘涛 [8 ,7 ]
刘爱琳 [1 ,7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
[2]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3]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4]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5]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6] Michigan State
关键词
人造地表覆盖; 城市; 不透水地表; 植被覆盖; 遥感分类; 亚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7 [环境遥感];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1404 ;
摘要
人造地表覆盖是刻画人类活动对陆地表层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因素,具有高度动态、结构复杂和类型镶嵌等特征.由于当前缺乏有效的洲际尺度人造地表覆盖精细化遥感探测方法和高精度的数据产品,由此影响了城市化对区域气候、生态系统过程和全球环境变化影响评估的可靠性.本研究构建了人造地表覆盖等级层次结构分类系统,发展了基于2010年全球地表覆盖30m分辨率产品(GlobeLand30)的人造地表覆盖二级类型像元组分提取的技术方法,研发了亚洲2010年高精度城市建成区及其内部城市不透水地表和植被覆盖组分比例数据产品.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专家知识方法获取的城市建成区及其内部组分分类的总体精度为90.79%;城市内部不透水地表比例组分信息提取平均相对误差为0.87,总体上数据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靠性.遥感精细化信息提取局部误差与不同气候带城市建筑与植被镶嵌程度密切有关.遥感精细化分类表明,亚洲城市建成区面积181785.96km2,占亚洲陆表面积的0.59%;城市内部结构组分中,城市不透水地表总面积为116504.72km2,占亚洲城市建成区面积的64.09%,植被和裸土面积占34.56%.在空间上,城市不透水地表自东向西呈现集聚式、分散式和无显著分布特征三级梯度.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城市不透水地表总面积排在前三位,分别占亚洲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的32.77%、16.10%和11.93%.研究发现,城市建成区内部不透水地表与植被覆盖组分比例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及区域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城市建成区内部镶嵌类型中不透水地表比例相对较低,如韩国、新加坡城市不透水地表比例约为50~60%,公共绿地植被面积比例相对较高,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城市建成区内部镶嵌类型中城市不透水地表比例则接近或超过80%.城市建成区内不透水地表、植被组分及空间分布特征集中反映了亚洲地区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子流域环境健康状况影响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162 / 1179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 [1] 全球陆表水体高分辨率遥感制图
    廖安平
    陈利军
    陈军
    何超英
    曹鑫
    陈晋
    彭舒
    孙芳蒂
    宫鹏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44 (08) : 1634 - 1645
  • [2] 全球陆表水体空间格局与波动初步分析
    曹鑫
    陈军
    陈利军
    廖安平
    孙芳蒂
    李阳
    李磊
    林忠辉
    庞治国
    陈晋
    何超英
    彭舒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44 (08) : 1661 - 1670
  • [3] “未来地球”框架文件与中国地理科学的发展——从“未来地球”框架文件看黄秉维先生论断的前瞻性
    陆大道
    [J].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 1043 - 1051
  • [4] 全球30m地表覆盖遥感制图的总体技术
    陈军
    陈晋
    廖安平
    曹鑫
    陈利军
    陈学泓
    彭舒
    韩刚
    张宏伟
    何超英
    武昊
    陆苗
    [J]. 测绘学报, 2014, (06) : 551 - 557
  •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英文)
    刘纪远
    匡文慧
    张增祥
    徐新良
    秦元伟
    宁佳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颜长珍
    吴世新
    史学正
    江南
    于东升
    潘贤章
    迟文峰
    [J].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4, 24 (02) : 195 - 210
  • [6]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impervious surface areas across China during the early 21st century[J]. KUANG WenHui,LIU JiYuan,ZHANG ZengXiang,LU DengSheng,XIANG Bao.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14)
  • [7] 21世纪初中国人工建设不透水地表遥感监测与时空分析
    匡文慧
    刘纪远
    张增祥
    LU DengSheng
    香宝
    [J]. 科学通报, 2013, (Z1) : 465 - 478
  • [8] 京津唐城市群不透水地表增长对水环境的影响(英文)
    匡文慧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2, 22 (03) : 535 - 547
  • [9]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Intra-urban Land Use Change in Beijing,China Between 1984 and 2008[J]. KUANG Wenhui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2(02)
  • [10]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21st century[J]. LIU Jiyuan1, ZHANG Zengxiang2, XU Xinliang1, KUANG Wenhui1, ZHOU Wancun3, ZHANG Shuwen4, LI Rendong5, YAN Changzhen6, YU Dongsheng7, WU Shixin8, JIANG Nan9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2.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3. Chengdu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AS, Chengdu 610041,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