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演化特征、绩效与提升路径

被引:75
作者
梁红艳
机构
[1]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演化特征; 绩效; 信息化水平; 契约环境;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21.10.002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5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1202 ;
摘要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演化特征,检验两业融合的绩效,并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方法:运用改进距离协同模型测度分析2004~2018年两业融合水平及其演化特征,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两业融合的绩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水平呈持续增长趋势,发展初期即实现了由初步融合向基本融合的阶段跃进,但深化进程缓慢,目前还未实现良好融合。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两业融合水平领先,中部与东北次之,西部最低;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水平无明显差异。在两业融合系统中,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提高地区信息化水平、改善地区契约环境可以增强物流业对制造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制造业信息化密度越高,地区信息化水平的调节作用越突出;不论制造业契约密度高低,地区契约环境的调节作用都存在且无明显差异。研究创新:从地区和行业层面系统分析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演化特征;比较分析两业融合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综合考虑地区环境与行业特征,构建"地区信息化水平—制造业信息化密度""地区契约环境—制造业契约密度"分析框架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价值:为促进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45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生产率效应 [J].
梁红艳 ;
柳丽华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34 (01) :35-44
[2]   法治环境、契约密集度与企业出口决策 [J].
李俊青 ;
刘凯丰 ;
李双建 .
国际贸易问题, 2018, (09) :38-52
[3]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J].
唐晓华 ;
张欣珏 ;
李阳 .
经济研究, 2018, 53 (03) :79-93
[4]   信息化密度、信息基础设施与企业出口绩效——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
李坤望 ;
邵文波 ;
王永进 .
管理世界, 2015, (04) :52-65
[5]   信息化能提高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吗 [J].
韩先锋 ;
惠宁 ;
宋文飞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2) :70-82
[6]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距离协同模型的区域协同发展评价方法及实证 [J].
李海东 ;
王帅 ;
刘阳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34 (07) :1749-1755
[7]   法律制度效率、金融深化与家族控制权偏好 [J].
陈德球 ;
魏刚 ;
肖泽忠 .
经济研究, 2013, 48 (10) :55-68
[8]   契约执行效率与垂直化结构 [J].
李磊 ;
刘斌 ;
郑妍妍 .
产业经济研究, 2011, (05) :7-17
[9]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 [J].
苏秦 ;
张艳 .
中国软科学, 2011, (05) :37-45
[10]   契约执行效率与最优投资的主体差异 [J].
刘斌 ;
李磊 ;
朱彤 .
当代经济科学, 2011, 33 (03) :26-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