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视角的TPP与RCEP亚太经贸合作研究

被引:16
作者
李昕
关会娟
蔡小芳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品内分工; TPP; RCE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44 [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 F114.4 [国际经济合作];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1202 ; 020202 ; 030206 ; 1407 ;
摘要
中美作为亚太最大的加工生产国和消费中心主导着亚太区域合作的发展。本文在介绍亚太生产链发展及TPP与RCEP两大亚太合作机制基础上,基于生产链视角,利用拓展的GTAP比较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比较了TPP和RCEP协议。结果显示,无论是加入TPP或是加入RCEP均有助于提高区内成员国当期贸易进出口总额、当期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总福利水平。然而,单独加入TPP或RCEP对各成员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机会成本;TPP与RCEP协议在推动自贸区内加工产业由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同时,也会促进这些国家与中国中间投入品贸易的增长;我国在持续提升本国比较优势及在全球生产链中位次的同时,不断整合周边国家产业,逐渐从"两极互补"转向"承上启下"。全球产业链向广度与深度的不断延伸符合我国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广域一体化新视角下东亚区域合作为何选择RCEP而非TPP? [J].
陈淑梅 ;
赵亮 .
东北亚论坛, 2014, 23 (02) :50-58+127
[2]   东亚一体化进程与中国对策:基于TPP与RCEP比较 [J].
刘慧杰 .
现代商业, 2013, (34) :113-115
[3]   TPP与RCEP:中国在亚太区域经济整合新秩序下的挑战与策略 [J].
汤婧 .
全球化, 2013, (06) :63-72+127
[4]   中国参与亚太区域整合的战略选择——RCEP对TPP的替代效应 [J].
汤婧 .
中国经贸导刊, 2013, (16) :39-41
[5]   TPP、RCEP谈判与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J].
陈淑梅 ;
全毅 .
亚太经济, 2013, (02) :3-9
[6]   中美贸易摩擦——基于GTAP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J].
李昕 .
国际贸易问题, 2012, (11) :50-65
[7]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动因研究 [J].
蔡小勇 .
商业时代, 2008, (21) :27-28
[8]  
服务外包经济学分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卢锋, 2007
[9]  
Rebalancing and the Chinese VAT: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J] . Chunding LI,John WHALLEY. 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11 (2)
[10]  
Analysis of India’s Policy Reforms[J] . RajeshChadha,SanjibPohit,Alan V.Deardorff,Robert M.Stern. World Economy . 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