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创新的协调失灵、再匹配与发展机制——基于省际校企合作创新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12
作者
刘克寅 [1 ]
宣勇 [2 ]
池仁勇 [3 ]
机构
[1]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2]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
[3]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
关键词
高校; 合作创新; 协调失灵; 再匹配;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15.10.005
中图分类号
G322.7 [地方科学研究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论文在借鉴匹配理论和博弈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型。模型显示,成功的合作创新有赖于校企双方各自进行较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努力和设备投资。但是在两阶段合作过程中,协调失灵可能导致双方的投入激励较低,致使合作失败,再加上较高的合作再匹配成本,会进一步抑制合作创新发展。论文利用省际的中国工业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创新数据检验了本文的主要推论。计量结果显示,当一个地区从事新技术开发或投资的校企比重越低时,该地区的合作创新"市场厚度"越薄,合作分离后的再匹配成本越高,该地区的合作创新将朝着恶性循环方向发展。不过,政府对合作创新的支持会降低分离风险,提高合作协调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市场失灵”及纠治 [J].
李兆友 ;
孙庆梅 .
社会科学家, 2013, (05) :58-61
[2]   我国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J].
徐静 ;
冯锋 ;
张雷勇 ;
杜宇能 .
中国科技论坛, 2012, (07) :74-80
[3]   产学研相结合的动力—障碍机制实证分析 [J].
吕海萍 ;
龚建立 ;
王飞绒 ;
卫非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 (02) :58-62
[4]  
The role of proximity in university-business cooperation for innovation[J] . Nola Hewitt-Dundas.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 2013 (2)
[5]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Patterns of Innovative Cooperation of Firms in the UK Regions [J].
Iammarino, Simona ;
Piva, Mariacristina ;
Vivarelli, Marco ;
Von Tunzelmann, Nick .
REGIONAL STUDIES, 2012, 46 (10) :1283-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