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识字运动

被引:13
作者
王建华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识字运动; 路径转换; 群众路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2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30204 ; 0305 ; 030503 ; 0307 ;
摘要
为创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政府积极开展识字运动。小先生制、救亡室突显了中共急于实现这一目标的迫切心情;但忽视质量的形式主义,使得大部分识字组都是空架子。为走出困境,边区政府多次进行路径转换,从集中办学到分散自主,从强制动员到群众需要与自愿,从汉字到新文字再到汉字的回归。识字运动路径的转换反映了中共改造乡村社会的艰难过程,彰显了群众路线在这一过程中的方法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美)马克·赛尔登(MarkSelden)著, 2002
[2]  
习仲勋文选[M].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习仲勋著, 1996
[3]  
罗瑞卿传[M]. 当代中国出版社 , 总参谋部《罗瑞卿传》编写组编, 1996
[4]  
徐特立文存[M]. 广东教育出版社 , 武衡等主编, 1995
[5]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中央档案馆编, 1991
[6]  
中央档案馆,陕西档案馆. 《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1937-1939] . 1994
[7]  
延川县1941年工作报告及1942年工作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