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服务商第三方责任之现代展开——立法演进、立法思想与理论基础

被引:14
作者
王洪
谢雪凯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ISP第三方责任; 立法演进; 技术中立; 间接侵权; 帮助侵权;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13.07.018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ISP第三方责任起源于美国DMCA§512,现今各国或地区皆受其影响,我国亦不例外。但在立法演进上,我国法在ISP第三方责任上可分为三阶段。雏形期立法存在行政立法色彩浓厚、法规生命力有限和民事立法特征不强等弊端,以公法调整方式规则私权易忽视对被侵权人的民事救济;成形期立法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代表,但在调整范围上限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不具广泛适用性,但却为侵权责任法的主要参考对象;侵权责任法作为融合期立法之典范,以提高法律位阶、扩大调整范围、更新立法思想、平衡利益冲突为优势,在民事基本法领域确立调整网络服务提供者第三方责任的统一性规定。在立法思想上,技术中立是私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平衡器。在理论基础上,受大陆法立法传统之影响,第36条并未采纳间接侵权,而仍以共同侵权中的帮助侵权作为ISP第三方责任之现实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网络服务提供者第三方责任理论与立法之再审视——以版权法与侵权法互动为视角 [J].
谢雪凯 .
东方法学, 2013, (02) :149-159
[3]   网络服务提供者中介责任“避风港”的比较研究 [J].
薛虹 .
中国版权, 2011, (04) :29-32
[4]  
互联网上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解读[J]. 张新宝,任鸿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04)
[5]   《侵权责任法》第36条释义及其展开 [J].
杨明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0, (03) :123-132
[6]   版权法上“技术中立”的反思与评析 [J].
张今 .
知识产权, 2008, (01) :72-76
[7]  
侵权责任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新宝, 2010
[8]  
侵权责任法典型判例研究[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高圣平, 201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奚晓明, 2010
[10]  
侵权责任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新宝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