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16
|
作者
江孝君 [1 ,2 ]
杨青山 [1 ,2 ]
张郁 [1 ,2 ]
王小艳 [3 ]
陈长瑶 [1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东北师范大学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3] 不详
关键词
创新发展; 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 空间分异; 耦合函数;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7.08.003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指数评价法,测度2008和2013年我国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经济社会分系统发展水平、综合度、耦合度、协调度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西北、西南等地区发展水平较低;2008—2013年经济社会分系统及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均逐渐提高,区域空间差异逐渐缩小。(2)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级差化"分异特征,总体处于中级协调状态;呈现"梯度化"分异特征,经济社会综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呈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呈现"集群化"分异特征,城市群区域的协调度明显高于其它区域。(3)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城市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壮大城市发展规模、提升经济发展实力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从提升经济社会分系统发展水平、强化系统间相互作用,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优化经济社会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中国“五化”协同发展水平演变研究
    刘凯
    任建兰
    张存鹏
    [J]. 经济问题探索, 2016, (04) : 27 - 34
  • [2]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协调定量评价的进展与反思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康珈瑜
    高岭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1) : 4 - 13
  • [3] 中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
    丛海彬
    邹德玲
    吴福象
    [J]. 经济地理, 2015, (07) : 21 - 29+50
  • [4] 基于ESDA和GWR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协调发展时空分异格局
    胡艳兴
    潘竟虎
    陈蜒
    张建辉
    [J]. 经济地理, 2015, 35 (05) : 45 - 54
  • [5] 江西省11市“四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
    黄祥芳
    陈建成
    周伟
    [J]. 城市问题, 2015, (03) : 67 - 74+104
  • [6] 基于耦合模型的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关系量化分析——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王毅
    丁正山
    余茂军
    尚正永
    宋晓雨
    常夏洁
    [J]. 地理研究, 2015, 34 (01) : 97 - 108
  • [7] 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王爱辉
    刘晓燕
    龙海丽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4, (11) : 6 - 11
  • [8]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
    范柏乃
    张维维
    朱华
    [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4, 30 (02) : 56 - 65
  • [9] 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李裕瑞
    王婧
    刘彦随
    龙花楼
    [J]. 地理学报, 2014, 69 (02) : 199 - 212
  • [10] 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与比较分析
    洪开荣
    浣晓旭
    孙倩
    [J]. 经济地理, 2013, 33 (12) : 16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