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请求权相关语词使用辨析

被引:22
作者
茅少伟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
关键词
防御性请求权; 排除妨害; 消除危险; 妨害防止; 停止侵害; 不作为请求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物权法》第35条规定的排除妨害请求权和消除危险请求权属于传统民法上的防御性(物上)请求权。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立法、司法解释与著述对于防御性请求权相关语词的使用呈现多元化,出现了"排除妨害"、"排除妨碍"、"后果排除"、"停止侵害"、"消除危险"、"妨害防止"、"不作为请求权"等多种表述,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法律实体内容的安排和理解。通过考察上述相关语词的渊源及其异同与优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应当以我国《物权法》第35条的规定为基础,认定防御性请求权包括排除妨害请求权与消除危险请求权两种,其中后者相当于比较法上的妨害防止请求权,而尽量不再使用其他容易引起混淆的语词,尤其是我国立法和著述以前常用的停止侵害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8 条
[1]   从独立请求权出发的人格权法律保护 [J].
解维克 .
法学杂志, 2015, 36 (07) :72-79
[3]   论侵权预防责任对传统侵权法的挑战 [J].
叶名怡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 31 (02) :121-131
[4]  
论法学通说(又名:法条主义者宣言)[J]. 黄卉.北大法律评论. 2011(02)
[5]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 [J].
葛云松 .
中国法学, 2010, (03) :37-51
[6]   论侵权法中的防御请求权 [J].
王洪亮 .
北方法学, 2010, 4 (01) :46-54
[7]   妨害排除与损害赔偿 [J].
王洪亮 .
法学研究, 2009, 31 (02) :57-70
[9]   论妨害排除请求权 [J].
冯珏 .
比较法研究, 2008, (04) :57-70
[10]   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的解释论 [J].
周友军 .
社会科学研究, 2008, (03)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