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46
作者
牛海鹏 [1 ,2 ]
赵同谦 [2 ]
张安录 [1 ]
李明秋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2]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耕地可持续利用; 生态位适宜度; 现实生态位; 最适生态位; Fi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位理论,从区域耕地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提出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耕地可持续利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Fi模型)。然后,将所构建模型应用于河南省焦作市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之中,测度了1997~2006年期间焦作市耕地可持续利用生态位适宜度Fi值。为了便于对照分析,采用限制因子模型(NFmin-i模型)和希尔伯脱空间模型(CHi模型)进行耕地可持续利用生态位适宜度NFmin-i值和CHi值的测算。测算结果表明:(1)1997~2006年期间,Fi值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从1997年的0.5088增加到2006年的0.6503,表明支撑焦作市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子总体上呈良性发展趋势,即耕地可持续利用现实生态位趋于最适生态位。(2)1997~2006年期间,Fi与CHi值各年间的变化规律一致,与NFmin-i值总体变化规律一致,表明运用Fi模型进行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同时,Fi值有利于从综合角度表征区域耕地总体可持续利用水平。(3)利用最适生态位解释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标准,以及运用n维资源(条件)生态位与最适生态位的匹配这一基本思想进行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生态意义明确,便于依据生态位适宜度值的大小及其变化制定区域耕地利用方案和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5535 / 55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位研究——以河南各省辖市为例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02) :56-59
[2]   基于生态位与约束CA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 [J].
王汉花 ;
刘艳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2) :97-102
[3]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J].
俞艳 ;
何建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1) :124-128
[4]   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在退耕还林决策中的应用 [J].
王筱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8) :113-116
[5]   2003年中国省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 [J].
陈亮 ;
王如松 ;
王志理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8) :1794-1800
[6]   科尔沁沙地差巴嘎蒿种群生态位适宜度分析 [J].
朴顺姬 ;
王振杰 ;
颜秀灵 ;
张斌才 ;
尹航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4) :593-600
[7]   生态位适宜度方法在基于GIS的耕地多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J].
于婧 ;
聂艳 ;
周勇 ;
何佑勇 .
土壤学报, 2006, (02) :190-196
[8]   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J].
胡春雷 ;
肖玲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02) :13-16
[9]   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的时空对比分析 [J].
廖红娟 ;
徐建华 ;
岳文泽 .
生态科学, 2003, (04) :300-304
[10]   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J].
郭旭东 ;
邱扬 ;
连纲 ;
刘康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5) :479-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