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基于中国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

被引:20
作者
孟望生
机构
[1] 甘肃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能源消费强度; 经济增长集约化; 能源效率; 收敛性;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6.1 [人民消费水平、结构]; F426.2 []; F124.1 [国民经济现代化];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5 ; 0202 ;
摘要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能源使用效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要方面,其地区间的收敛性研究对于解决当下社会主要矛盾、提升发展质量和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引入经济增长集约化程度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衡量指标,以中国2001—2016年各省(市、区)数据为样本,构建滞后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地区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差异的收敛性、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差异间的收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①在全国范围和东、中、西三大区域内,经济增长集约化程度均存在收敛趋势;②在全国范围和中、西部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差异随增长集约化程度差异的收敛呈发散趋势;在东部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差异随增长集约化程度差异的收敛而收敛;③产业结构、能源与非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能源价格等在不同区域范围内的差异性,是导致能源消费强度差异随增长集约化程度而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呈现不同变化特征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295 / 130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演变特征:空间收敛的视角 [J].
陈丰龙 ;
王美昌 ;
徐康宁 .
财贸经济, 2018, 39 (07) :128-143
[2]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地域分布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J].
周彦楠 ;
何则 ;
马丽 ;
杨宇 ;
张天媛 ;
陈力原 .
资源科学, 2017, 39 (12) :2247-2257
[3]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J].
马晓微 ;
石秀庆 ;
王颖慧 ;
廖华 .
资源科学, 2017, 39 (12) :2299-2309
[4]   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与能源强度收敛性 [J].
王春宝 ;
陈迅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 39 (04) :76-87
[5]   中国“人口流动-经济增长收敛谜题”——基于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与检验 [J].
侯燕飞 ;
陈仲常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9) :11-19
[6]   我国能源消耗强度收敛性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勇军 ;
刘灿 ;
胡宗义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5, 35 (05) :31-41
[7]   生产率收敛是否会带来经济增长收敛?——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J].
孙元元 .
中国软科学, 2015, (01) :47-58
[8]   我国省份资本存量及其回报率估算 [J].
孟望生 ;
林军 .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5, (01) :81-88
[9]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J].
唐未兵 ;
傅元海 ;
王展祥 .
经济研究, 2014, 49 (07) :31-43
[10]   中国各省经济增长是否收敛? [J].
朱国忠 ;
乔坤元 ;
虞吉海 .
经济学(季刊), 2014, 13 (03) :117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