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与“国语”:从国语运动认识文学革命

被引:7
作者
袁红涛
机构
[1]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
关键词
胡适; "国语"; 白话; 价值观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206.6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50106 ;
摘要
胡适对白话文学的倡导与现代"国语"观念密切相关,但是他的这一致思路向并未得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在近代革新运动中除了普及语言的努力之外,追求语言统一的意识也逐步自觉,但与雅俗对立的语言价值观念根本抵触。胡适立足于时代,对白话文学的大力倡导带来了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国语运动的价值困局得以消解。而"国语"的普遍性要求则支持了白话作为唯一的文学语言的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胡适的现代白话文学观 [J].
李继凯 ;
袁红涛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5) :73-78
[2]   “雅”“俗”观念自先秦至汉末衍变及其文学意义 [J].
于迎春 .
文学评论, 1996, (03) :119-128
[3]  
周有光语文论集[M]. - 上海文化出版社[周有光著], 2002
[4]  
胡适学术文集[M]. - 中华书局 , 胡适著, 1993
[5]  
胡适口述自传[M]. - 华文出版社 , 胡适口述, 1989
[6]  
清末文字改革文集[M]. - 文字改革出版社 , 文字改革出版社编, 1958
[7]  
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 .2 蔡元培.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