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柜员机刑法意义新探——基于对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的分析

被引:6
作者
杨开湘
蒋凌申
机构
[1] 中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 司法解释; 自动柜员机; 诈骗罪; 电子代理人;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09.04.009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传统刑法理论用"机器"定位自动柜员机的角色显得过于粗泛,造成了理论上的矛盾和司法实践中诸多的尴尬。认识柜员机的刑法意义,应区分"静态下的柜员机"和"动态下的柜员机"之间的差别,方可以理清柜员机"交易行为有效性"的权利来源,而不违背"物无人格性"这一基本理论。引入"电子代理人"的概念来定位自动柜员机,既不违背刑法的基本理论,又凸显柜员机的交易特性与其背后银行的角色作用,合理地证明最高检司法解释所指情形的成立。同时用"电子代理人"的理论,也可以进行合理的归责,既合乎刑罚的谦抑精神,又可更为有效地防止针对自动柜员机犯罪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比较法视野中的ATM——以许霆案为研究线索 [J].
黄立 ;
何田田 .
法学杂志, 2008, (03) :69-72
[2]   利用ATM机故障恶意取款应如何处理 [J].
张建升 ;
阮齐林 ;
李希慧 ;
黎宏 ;
杨矿生 ;
张志勇 ;
孟澍菲 .
人民检察, 2008, (04) :29-31+34
[3]   也论用拾得的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的行为性质——与刘明祥教授商榷 [J].
张明楷 .
清华法学, 2008, (01) :91-108
[4]   用拾得的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行为之定性 [J].
刘明祥 .
清华法学, 2007, (04) :22-28
[5]   ATM犯罪探讨 [J].
夏雨 ;
杨子宜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4) :20-24+33
[6]   电子代理人法律制度研究 [J].
董书萍 .
煤炭经济研究, 2005, (03) :77-78
[7]   论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及其刑事立法 [J].
皮勇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3, (01) :52-59
[8]   电子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及有效条件 [J].
李正华 ;
陈浩翔 ;
不详 .
商业研究 , 2002, (08) :146-148
[9]   关于电子“代理人”法律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J].
张楚 .
人文杂志, 2000, (04) :127-131
[10]  
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2006